机器人十四五规划纲要来了,这些重点值得关注

2022-05-23 18:02 JACK

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总结了过往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成果: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连续八年稳居全球**,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

在这种良好的成绩下,“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也因此寄托了更多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于未来发展的期许与向往。正如辛国斌评论,在新的发展时期,希望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高端制造的集聚地和集成应用的新高地。

随着“十三五”机器人行业企业与专家成果的顺利展示与项目的陆续汇报总结,12月28日,15个部门正式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图片


这种热烈的情绪直接反映在股市上,消息发布后很快机器人概念股拉升走强,新松、华中数控、天智航、金奥博、科力尔、埃斯顿、新时达等机器人相关题材上市企业股价大幅上涨。

那么《规划》到底透露了哪些关键信息?

图片


▍规划方向与背景解析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204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306亿美元,年均增长14.5%,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已形成高度共识。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且技术积累不足,机器人产业总体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突破,高端供给仍然不足,行业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每年的产业发展规划都有明确的导向和实施步骤。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着重促进了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同时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大幅拓展集成应用,通过科创板等方式加速壮大骨干企业,但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正如公开舆论所提到,与ABB、FUNNC等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

图片


同时,抛开工业机器人,从浩瀚太空到万里深海,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机器人正打开人类生活的新世界。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领域,企业营业收入不断增长,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的机器人也开始大显身手,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各类机器人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种机器人产业横向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因此,在大方向上,《规划》结合《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了“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新模式新业态”几个关键词,

要求机器人未来能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得力助手,持续推动生产水平提高、生活品质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面对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和新型竞争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形成与国外竞争的综合实力。

《规划》中提到了2个大目标:

(1)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2)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规划》中也非常具体提到了4个具体目标:

(1)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2)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3)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4)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补齐短板完善产业链条

当然,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所提到的,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双向发力”。因此,在这两个大目标,四个具体目标下,也分为了几个具体执行步骤。

为此,《规划》设立了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五项主要任务。

夯实产业基础主要表现为上游产业链关键技术的补齐,包括加强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能适应不同工作强度、疲劳、速度的专用材料,例如能降低本体重量的镁合金,能适应抗腐蚀以及清洁的需求的不锈钢结构,拉伸强度高的碳管材料,以及各类结构材料、涂装材料、控制材料等。同时攻克能实现不同构型和成本的核心元器件,处理轻量化和高速运动等不同工艺的加工工艺等短板。

图片


除此之外,还需要共同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共性技术,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等前沿技术,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

但上游体系的建设相对而言所需时间更长,因为工艺步骤更繁杂,每个材料背后,又都是一整套工艺流程,就需要标准体系建设往深处走,往细节去,同时提升检测认证能力,做到能实现,能甄别。同时《规划》也有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软件层面的建设建议。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游本体层面在十三五已经基本形成规模效应,本次《规划》则是强调扩大机器人辐射范围,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例如增强产品供给,提倡机器人生产多元化,面向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农业等行业开展机器人应用,以及满足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特殊环境作业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需求,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制,同时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和种类,提升机器人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

拓展市场应用则是针对集成商和企业下游应用,《规划》文件提到则是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让机器人赋能更多行业应用,同时组织产需精准对接,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加快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推广,与行业应用发展相对应的必然是工艺必须的配件产业发展,例如喷涂机器人中用到的抓手,焊枪,涂胶枪,钢印机,激光头,喷漆枪等设备。

不仅如此,《规划》也强调加快医疗、养老、电力、矿山、建筑等新兴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产品认证或注册,鼓励企业建立产品体验中心。探索建立新型租赁服务平台,发展智能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支持搭建应用推广平台,组织产需对接,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

图片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则强调整体协调,例如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包括支持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通过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同时针对“十三五”形成的规模效应,《规划》提倡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推动企业成长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企业。推进强链固链稳链,支持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加快短板产品的研发、验证和迭代,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打造优势特色集群,推动合理区域布局,培育创新能力强、产业环境好的优势集群,支持集群聚焦细分领域塑造特色集群品牌。

▍推动、贯彻与保障

为强化贯彻实施,《规划》提出了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健全人才保障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五项保障措施。

分别从政策措施、金融补贴、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和保障体系、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例如《规划》就提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同时《规划》还提倡发挥政府采购作用,促进机器人创新产品应用,政府采购的机器人数量将在后续不断提升,给到了新兴技术创新企业更多市场机遇。

除此之外也明确提出推动各类产业基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普通民众对于机器人股票的热度将会出现一段提升。

另外有建设性的建议是,《规划》还鼓励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加大对机器人企业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这意味着机器人相关服务性产业的规模将会大大提升。

图片


《规划》中还提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国外企业与机构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教育培训中心等,支持国内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推进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走出去”。

更多细节,欢迎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并在后台回复“145”,可下载《“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全文。


-------------------END-------------------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